青年海外和平工作團資訊網_熱血故事_心得分享



2023年01月29日~2023年02月11日

飛洋國際服務團-2023寒期柬埔寨王國服務隊



團隊名稱:臺北醫學大學飛洋國際服務團柬埔寨王國服務隊
學校 / 單位:臺北醫學大學
服務國家與地點:柬埔寨 / Siem Reap
服務類別:教育服務、健康服務、環境服務

這是一組拚人體器官很快的小學生,他們拼的速度甚至比團員還快,也許是真的將我們所教的知識都牢記在心了,也或許是他們的手動能力真的很高。

分享者:
黃俊耀

故事發生在名叫 Tul Prom的小學,那裡的小孩人數眾多,對於團隊來說執行教案的難度較大,而我在當時負責的是幫小學生拍照並且列印出以用來貼在健康卡上,因為小學生多數較為活潑,較難控制秩序,偏偏那間學校當時老師數量又不太夠,因此大多數的時間 [ 詳全文 ]


(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),全文為:是我和翻譯兩人要負責兩個班,約兩百人的秩序。在過程中我曾一度感到非常沮喪且生氣,「為什麼他們連基本的守秩序都做不到,卻還希望我能夠好好幫你們拍照呢?」,這時一旁的翻譯看我狀況不好,就先放小孩去自由時間十分鐘,讓我好好休息、調整一下,那時,他說了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:「我知道你們沒有義務做這些,不過這邊的小孩個性就是比較活潑,與其一直想用原本的方法去制約他們,不如順應著他們的個性去推行。」聽到的當下沒有思考太多,但心態上也確實舒緩了一點,後來我就放下堅持,一邊幫忙拍照,一邊陪他們玩、陪他們聊聊天,奇妙的就是這樣執行下來,效率竟然也沒有比原本的差。這件事事後想起來感觸很多,我竟然犯了我們團隊一直強調的「去殖民化」。我們以一個外國人的姿態到了當地,我們可以選擇做對方的朋友,也可以選擇做一個類殖民者,但今天去柬埔寨做服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,我也沒打算從服務的過程中獲取利益,與其一昧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,不如學會順應當地的習慣創造雙贏的局面。

附圖為指導老師(左一)正在和小學校長說明我們的計劃,在一旁的為上述所提及的翻譯(左二)

附圖為指導老師(左一)正在和小學校長說明我們的計劃,在一旁的為上述所提及的翻譯(左二)

分享者:
蔡沛霓

這次出隊雖然是時隔多年的再次出隊,以為曾經的那些感動已經淡忘,但是經歷這兩個禮拜之後,那些曾淡忘的感動又再次浮現在腦海裡,更增添了許多美好的回憶。這次服務的主軸主要是環繞在人體器官模型、洗手衛生教育和刷牙教學,我本身負責器官模型和洗手衛生教 [ 詳全文 ]


(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),全文為:育,從行前的繪本製作到當地一系列的教學都親自參與,而當地孩童給我的反饋,也讓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回顧著我們所記錄的照片,他們上課認真的模樣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踴躍回答的態度至今仍然歷歷在目,而且下課後,不但會呼朋引伴到台前繼續探索著人體模型,也會馬上去執行剛剛上課所教的洗手步驟,善加利用幫他們所建造的洗手台。而我覺得他們會如此認真和踴躍也有可能因為當地資源的匱乏,所以在這次我們參訪的八間小學中,不管是老師或是學生似乎都非常珍惜和我們交流相處的這段時間,因此,我們更應該將這段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,利用最有效的方法帶給他們長久的教育和效果,不管是留給當地海報模型,或是器具教材,都希望能夠繼續幫助他們改善成長的環境,希望他們也能夠像我們一樣有一個健康的童年,但這個目標至今還很遙遠,我們還需要再投入一系列的心力,才能夠越來越接近這個目標,才能夠繼續維持著照片中那些天真的笑容。

在教完器官系統的衛教後,小朋友興奮地與心體模型合照

在教完器官系統的衛教後,小朋友興奮地與心體模型合照

好多小朋友自願上台演示如何洗手

好多小朋友自願上台演示如何洗手

分享者:
馬筱荃

在出隊期間的某天一早,我們前往暹粒偏鄉的小學,進行口腔衛教及基本的器官系統介紹。由於這間小學是第一次造訪,事前對於校內的環境、設施不是非常了解。在校門口就可見在土黃色牆上顯眼的金屬板塊,刻著斗大的贊助單位名稱。走進校園後,可以輕易的看到許多 [ 詳全文 ]


(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),全文為:水龍頭,廁所的洗手槽有設置肥皂架及肥皂,廁所也需要拖鞋才能入內。另外,較特別的是,校園中有簡易的廚房,我們從翻譯口中得知,這間學校有NGO的營養計畫,因此學校會提供簡易的早餐給小孩們。單以環境的角度,相對於我們長期服務的馬德望小學,他們有更好的設施與設備。結束在小學的教學後,我們步行到學校旁的家戶進行家訪。然而,就在我們以為學校各方面充裕的情況下,透過家訪與翻譯的解釋,才發現在村落裡,多數家戶都有領取貧窮卡。當我們走進家戶,就看到一位看似年輕的婦女,正在用香蕉樹的樹幹,截取成條狀來編織籃子,籃子可以用來當作垃圾桶或捕魚的工具。家戶中的配置略顯單調,鐵皮屋上,掛著一大面斑駁的贊助組織的感謝布條。或許是因為這個地區的經濟狀況不佳,在家戶及學校門口隨處可見來自各國NGO樹立的感謝牌。家訪結束後,我向翻譯詢問了整個村落的概況。在教育的方面,青壯年這個世代,多數人沒有受過太多教育,幾乎所有人都從事農業或簡單的家庭代工,因此經濟條件,也相對的較落後。然而,越來越多小孩在小學畢業後,會繼續上學,完成國中及高中。原因之一,或許是由於在當地,直到高中的教育都不需要負擔學費;另一方面,父母親希望小孩們可以受更多的教育,在未來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,擺脫我們口中所謂的「貧窮陷阱」。距上一次在暹粒進行家訪已事隔三年多,小孩臉上的笑容依舊溫暖,然而家戶的經濟條件,卻沒有因為時間的更迭而提升太多,內心的情緒,也仍是百感交集。或許教育真的是改變貧窮最好的方式吧!

前往暹粒偏鄉地區拜訪家戶

前往暹粒偏鄉地區拜訪家戶

回頂端